10月04日讯TheAthleticUK通讯记者PhilipBuckingham和DominicFifield撰写了专栏文章,文章的标题是——GrahamPotter’sjourneyfromuniversitycoachtoChelseamanager
切尔西主教练波特曾在伯明翰城、斯托克城、南安普顿、西布朗维奇和约克城效力,2005年,31岁的波特在麦克格斯菲尔德城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时赫尔城大学的体育主管莫里斯想要一个新的大学校队的主教练,他认为,刚刚结束开放大学学习的波特就是那个天选之子。
在东约克郡的三年里,波特成为了一大批学生的导师和朋友,他们仍然普遍叫他“波茨”。他的工作年薪1.7万英镑,甚至有一段时间,他需要为大学足球队做小巴司机,还要给当地学校的孩子当教练,最小的只有6岁。
在那支球队中,有一些学生后来也进入了职业足球世界,包括阿森纳的外租主管本-纳珀和史蒂夫-巴雷特,后者曾在赫尔城一队担任了5年的体育科学主管。
除了在大学校队中低调地执教,并火速提高赫尔城大学的足球成绩之外,波特特别注意寻找那些退出职业俱乐部的年轻人,并温和地鼓励他们和他一起去赫尔城大学攻读学位。
更为有趣的是,切尔西主教练还和中国有着一段缘分。2007年,波特与南非足协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他先是去了阿克拉东部的沿海城镇普拉姆普拉姆,然后在南非的一个训练营短暂停留,又去了遥远的中国浙江的杭州。在那里,他接受了加纳征战女足世界杯的“技术总监”这个听上去有点冠冕堂皇的头衔。
从瑞典的奥斯特松兹到斯旺西,再到布莱顿,波特走的是一条非传统的顶级教练之路,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也让人感觉是一段古怪的插曲。
在世界杯期间,波特一直在写日记,他的信件被BBC公开,在日记中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杭州的一流设施,到由于大雨被安排在酒店健身房的几天时间里,不得不参加球队的团建活动:从无聊的比赛和沉闷的内部电影到当地景点的观光旅游。
他们去了当地的丝绸和茶叶博物馆,球员们清空了这两个博物馆的商店。去西湖的旅行就不那么成功了,因为当他们走下巴士时,天公不作美——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警察护送,这帮助他们避开了城市的一些交通堵塞——据波特说,他们“浑身湿透了,但是没有一把伞”。
当然,足球毕竟是残酷的。加纳在首场比赛中,在黄龙体育场3万多观众的见证下,1-4被澳大利亚横扫。三天后,尽管他们控制了大部分的球权,但仍有近3.4万人在同一地点观看了加拿大4-0击败他们的比赛。
球队的第三场比赛原本计划在上海举行,但由于中国东部遭遇了10多年来最严重的台风,比赛被推迟了24小时,搬回了杭州,挪威7-2击败了他们。
波特在日记中写道:“我可以很诚实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最艰难的经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