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有经纪公司利用U23等政策狠赚钱财;教练帮球员找工作,球员用薪水回馈。
\n\n中国足协曾在2017赛季推出U23政策,随后2018赛季则调整为U23球员出场人次不得少于外籍球员出场人次,2022赛季则恢复为“只要1名U23球员在场”。
\n中国体育法学会理事吕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直斥,U23政策值得商榷,不知道这个政策是否经过验证。当时这个政策几乎是横空出世,导致各俱乐部突然大量缺乏U23球员,球员市场供需关系陡然失衡,U23球员身价瞬间爆发。这时候如果哪家经纪公司手中有大量U23球员,那几乎就是坐着接钞票。
\n《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有一家足球经纪公司手中握有大量U23球员,除了在U23政策上赚得盆满钵满,该经纪公司还通过2011年足协发起的“青少年留洋葡萄牙”项目,运作了大量“留洋”葡萄牙的小球员。通过这些小球员“出口转内销”,又狠狠赚了一笔。公开资料显示,曾在该公司旗下的多位球员均在此期间被输送到葡萄牙锻炼。
\n经纪公司除开通过政策获益,还会成为俱乐部管理人员引援时的白手套。
\n消息人士表示当时他们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自己旗下一个外援非常适合某家俱乐部,于是当即与该俱乐部接触希望能促成该外援引援,但谈判桌上负责这次引援的俱乐部副总经理有意无意提到引援费用的返佣等。当时自己并不明白其中含义,这也导致这笔引援不了了之。
\n“一家公司中,采购部经理拿回扣是有法律去约束的。但是在足球行业里面,引进球员吃回扣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被默认。”
\n“这个时候,经纪公司的作用就出来了。主教练帮球员找到了工作,球员会拿出一部分薪水回馈主教练,而经纪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抽佣”,即经纪公司通过帮运动员找到赚钱的工作,运动员给经纪公司介绍费,为了便于管理,运动员的薪资、代言费等会进入经纪公司,其后由经纪公司“抽佣”后,将剩余的费用发给旗下运动员。
\n“不少主教练会拿自己家人朋友的身份注册经纪公司,通过职位之便,将‘嫡系部队’拉入俱乐部,帮他们赚薪水。抽佣的行为也掩盖住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换。”
\n“尽管不一定每个教练都通过这种方式敛财,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足球俱乐部之间摆在台面上的秘密。”
\n